右舷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

并没有指什么
malapascua岛在菲律宾宿务市所在的岛的北边,所以交通方式是从广州飞马尼拉转宿务之后坐车一路北行,到最北端之后换船半个小时上岛,岛非常小,基本上除了来潜水看长尾鲨之外无事可干。由于中文的误导,我一直以为岛的名字是 mamapascua ,上岛三天之后,才知道是 mala 不是 mama 。

TL,DR 钱

这一段可能是这篇 blog 中唯一有用的东西,2017年10月,岛上没有 ATM,几乎没有官方换钱的地方,用信用卡的话,多数要加 3% 以上的费用,有些不收费的外国人开的店,要求消费 500P 以上。
而我们之前定的潜店,提前交了潜水的费用,觉得岛上花费应该不高,只带了 10000P 的现金上去。后来发现提交交的费用只支持在岛周围潜,如果行程是去 gato 之类的外岛,则加另加船费或上岛费,10000P 很快就会见底,又找不到取钱的地方,就嘿嘿了。我们后来发现同店同船的潜水员几乎都有同样的问题。

真没什么可吃的,没有辣味的重庆火锅,现生火要等一个小时的烧烤,意面比萨还过得去,也就是还过得去。仙本那没有吃的可能是因为伊斯兰,这里没有吃的应该就是因为偏僻闭塞,而且周边都是保育区,也就没什么海鲜可吃。比较奇怪的是,作为一个海岛,猪肉就像不要钱一样使劲上,一盅猪肉汤恨不得没有汤。

水上

仅仅用于晾干
也真没有什么可玩的,热带岛屿的有海水和蓝天白云这里都有,但是没有游艇,水上摩托和香蕉船,所以基本上就是个潜水间隙休息换气晒干自己的地方。

水下

malapascua的水下还是比较浑浊的,能见度不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去的那几天总是时不时下个雨。
潜店的小哥听说我们已经一年多没潜了,不同意第二天就看我们去看鲨鱼,安排我们先出岛到 Gato 先适应一下潜水的感觉,还要自己带上午饭,船上没有准备。


第一次日潜印象比较深的是海水真的不太干净,总是些海兔海虾之类,比较新奇的是西班牙舞娘。这里的潜导对海底生物不是很客气,他们会玩西班牙舞娘,把它们拖离海底的石块,悬在空中,让他们踩着舞步向海面扭去。

潜水技能像是骑车,熟悉了就变成本能,一年没潜,下水30秒也就能随意漂浮了。

小鸟儿没叫,我们就起床
凌晨四点多起床在星空下出海很有一种当上了渔民的感觉,船出港后往东边开,太阳慢慢升起,等我们到了下潜地点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因为长尾鲨每天只在这个时间上浮到35米左右的地方,我们要潜到35米左右的地方,只能呆5分钟,能不能看到长尾鲨就是看命,于是开始下潜,在一个二十米左右的平台呆了一会,再继续潜到一个类似观景台的地方,当地人在台上做了两个水泥墩,然后穿上粗铁链,我远远地看见有人排成一排跪着,像等待处刑,于是也跟过去跟着跪,慢慢呼吸。

水很浑,能见过不过十几米,我们就看着前面的悬崖,眼前只有雾和偶尔被吹到看着的泡泡,然后潜导拍拍手,指向一团混沌,过了三五秒,长尾鲨鱼那里现身了,巨圆巨圆的眼睛,扭一扭,向前一步,更清晰了一些,再扭一扭,转身侧对着我们,把尾巴从混沌中拖了出来,摇曳,摇曳生姿,再扭一扭,掉头又回到混浊中去了。像走戏台,不知道来去了几只,总是像主人一样,从容摇曳,然后我们的时间就到了,慢慢上浮,去吃早饭。

夜潜

来之前定的是12潜的套餐,三天。因为按之前的经验,一般白天可以安排三潜,凌晨要起来看长尾鲨,晚上可潜可休。来了才发现这个岛上的潜店白天只能安排两潜。三天要想潜满十二,每天晨潜夜潜都要去,所以潜水日程基本上是凌晨4点到晚上7点,一天跨十五个小时。

第一天下午收工的时候,我的后背刚刚晒得发红,还没开始曝皮,潜导在船头问我要不要去看xx鱼 papapa。英文中夹着papapa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papapa啊,就是啪啪啪啊,去看麒麟鱼交配啊。然后他打着手势告诉我们,麒麟鱼一般在黄昏时分在珊瑚丛上约会,然后旋转着交配。于是第一天的行程就定了。

公平地说,看麒麟鱼交配是一件无聊的事,为了不打扰它们,潜导着我们说好我们不能开手电筒,只能他开。傍晚的海底,比傍晚的陆地更暗,珊瑚丛中的麒麟鱼就是普通的灰色小鱼。我们一个团伙就围着珊瑚跪着,看着它们游来游去,然后起兴,然后并排,然后缠到一起,然后螺旋上升,潜导用手捂着手电筒悄悄地瞄准,突然放开,强光中受惊的鱼突然分开,受精的鱼卵四散。在光照中,我第一次看到麒麟鱼身上的蓝色和玛雅花纹,想:看什么啪啪啪,就这身花纹我就想打着光看它们游一天。


在水下看到蓝环章鱼的时候,我并没有认出来,回到水上听说看到的是蓝环章鱼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蓝环章鱼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当时看到的是章鱼。因为不认识而且碰到的章鱼比较小,看到一群人围着的时候也懒得钻进去,只隔着一两米看着一团土黄色的蛤蟆状生物在沙床上跳来跳去,躲避无聊人类的叮叮棒,错过了近距离看它闪现蓝光的机会,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比含笑半步癫还要毒,被咬了基本不需要送医院。

别人拍的乌贼,设备党的合法性
之后在一个小鱼群旁边看到了一只乌贼,也许不是乌贼,反正就是上图中这货。在我看到它的第二秒钟,它就瞬移了,喷水瞬移到了两到三米之后的地方,完全没看到运转轨迹。还好距离不是很远,潜导用手电筒的光罩住了它,于是它开始顺着光笔直得向手电筒游去。白色的表皮泛着光,慢慢地变透明,露出蓝紫色的血,两边的鳍波浪式地翻滚着,撞了撞着电筒,储了足够的水,又向上方瞬移去了,这一次留下了一点点轨迹,冲进黑暗的海水中,再也看不见了。

回国一个月之后看蓝色星球II,总觉得章鱼+鱿鱼+乌贼是海底最大的生物族群,然而在我的潜水生涯中见得还不太多。

最后一天我果断地取消了下午的一潜改成夜潜。夜晚的海底像夜晚的非洲草原,白天一动不动的生物都开始活跃,从植动变成了动物,连海星都伸出脚爬了起来。

珊瑚上海草一样的东西,在晚上被灯光一照就缩了起来,而一扬手就会缩起来含羞草一样的花,会慢慢地从石管中伸出来,一点一点展开花序,像看一朵花开的慢速摄影。象拨蚌在海床上慢悠悠地爬着,被潜导抓了一把就全身缩了起来,之后潜导就游走了,我绕了一圈回来发现它又爬出来了,慢悠悠地在身后一直卷起沙土。螃蟹爬着爬着突然平沙落雁,然后一顿一顿地屁股向后把自己拱进了沙堆里。

最后一潜上船后,潜导跟我说抱歉没有找到太多特别的东西,然而夜潜本身就已经很特别了。

服务

岛上的服务给人一种即好又坏的感觉。

刚到岛还没上船就会有人老远打招呼,并且上前帮忙扛箱子直接送到潜店前台,我就直接开始对各种单子,查看租用的装备什么,他们也就走了。后来发现他们可能不是潜店的人,帮忙帮个箱子是要小费的,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他们也不纠缠,这种距离感让人特别舒服。

但旅店的女服务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懒且冷淡,像传说的国营售货员,点菜要喊个两三次,买单还要喊个两三次。据我们同船的东北贵妇说,最后一天他们们点了菜之后一个小时都没上,他们要催菜,服务员看了他们一眼,说店里这么多人,根本忙不过来啊。

花了近十个小时看完沙丘。
可能是十五年前就想看的书,但不是知道是年纪大了看是书写得比较平缓,很好有迫不急待想翻下一页的感觉,即使有比较大段的时间,书还是看得断断缓缓。
一本书读完的感觉,是一个巨大的宇宙只在香料行星露出鳞爪,却也只是鳞爪而已,其它地方到全书结束都没有露出来。
因为后面还有五本。

另个,作者可能是个格言警句爱好者。

  • 我绝不能恐惧。恐惧是思维杀手。恐惧是带来彻底毁灭的小小死神。我将正视恐惧,任它通过我的躯体。当恐惧逝去,我会打开心眼,看清它的轨迹。恐惧所过之处,不留一物,唯我独存。

  • “她说作为统治者,必须学会说服而不是迫人屈服;她还说,统治者必须拿出最好的咖啡炉,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 心情跟这有什么关系?不管是什么心情,如有必要,你就必须战斗!心情这玩意儿只适合牲口,做爱,或是弹琴,跟战斗毫不相干。”

  • 这世上并没有笔直通向终点的路。攀登一座高山,你需要爬几步来证明这是一座山。站在山顶,你看不到山。”

  • 他总是抵抗着诱惑,不愿意选择一条明亮安全的路途,并警告“那条路通向停滞”。

  • “恐惧是思维杀手。恐惧是引向彻底毁灭的小小死神。我将正视恐惧,任它通过我的躯体。当恐惧逝去,我会打开心眼,看清它的轨迹。恐惧所过之处,不留一物,唯我独存。”

  • “我说得很清楚了,”男爵说,“绝不能想杀谁就杀谁,而该像管理整个封地一样,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来处理。一定要为了主要目标去做——了解你的目标!!”

  • 人类潜意识深处存在一种渗透全身的需求,即追求一个符合逻辑、凡事有理的宇宙。但现实中的宇宙总是领先一步,令逻辑无法企及。

  • 当宗教与政治同乘一辆马车时,驾车人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们。他们会一路狂奔,速度越来越快,把一切思想障碍都抛到一边。他们会把一切危机意识抛诸脑后,忘记前面的悬崖并不会主动提醒闭起眼睛盲目狂奔的人。他们不懂得悬崖勒马,直到为时已晚。

  • 宇航公会的领航员拥有一种有限的预知能力,但他们作出了致命的决定:总是选择畅通无阻的安全航道。而畅通无阻的路途最终只会走向停滞。

starboard 2016

完全覆盖养猫的支出,终于。

iTimeLog作为一枚非常小众的 app ,比较让人开心的是 90% 以上的正版用户都来自国内,即使到了2016年,国内用户的软件消费习惯已经好了很多的情况下,向他们收费还是一件非常糟心的事。

app store的很多app,无论功能如何,总是因为收费被打一星。这些 app 中,被骂得最严重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免费改收费的,一种是免费限制功能加内购的。而一开始就收费的就会好一些。

收费也是一种用户筛选。

然而这种筛选是一个省心的态度,却不完全是积极赚钱的态度,把低端用户拦在外面,不可避免地也把部分潜在用户挡在外面了。所以老人家说,钱难挣,屎难吃。

推荐 iPic-图床神器

也想做一个订阅制的软件。

Kindle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买了Kindle之后,我基本放弃在手机和Pad上看书的行为,亚马逊上的书也差不多能满足需求。

但最近忽然有了经常阅续有一定篇幅的英文文章的需求,于是查了一些Send to Kindle类服务。

亚马逊官方提供的发送个人文档到Kindle的方法是通过邮件发送(设置方法),基本上现在可选的方法都是基于邮件服务。

单篇网页

发送单个网页到Kindle的服务可选fivefilter,fivefilter会像pocket或instapaper之类的Read it later服务一样对页面内容进行重排,然后把重排之后的文章发送Kindle,除了它的主页之后,fivefilter提供了支持各个浏览器的插件,可以在浏览网页时进行方便地转发。
除些之外,针对一些无法抓取到内容的网页,fivefilter还提供了一个在线的编辑器,可以把粘贴的内容转到了Kindle。

RSS

RSS有一天可能会像报纸一样退出舞台吧,可是现在这种订阅-推送的模式还是很实用的。我在Mac上用的客户端是Reeder,Kindle上则使用kindle4rss服务,kindle4rss的收费服务每半年仅需18元,可以定时将订阅的RSS中的未读文章发送到Kindle中,我定制了一个凌晨1点的推送,这样每天早上起来可能拿到前一天的文章合辑。免费用户则只支持手动发送。
kindle4rss的使用方式跟普通RSS订阅服务一样,只有输入可用的RSS feed即可。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使写手和读者更紧密的连接到一起,但是比较不巧的是它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微信希望用户完全在微信上消费公众号的内容,所以要在其它地方查看,就需要借助一些第三方工具。
现在比较微信的工具是微广场,微广场本身提供了很多热门公众号的订阅,如果需要订阅微广场本身未收录的公众号,可以自己查找公众号提交。
订阅之后就会生成个人的RSS,把这个RSS提交给kindle4rss就可以了。
微广场还支持知乎专栏等内容的订阅。

pocket

本来看推荐p2k.co,p2k可以定时或手动把pocket上的文章发送到Kindle的网络工具,我前几天刚付费成为会员,然而感觉发送的时间并不太稳定。
幸运的是pocket也提供了个人RSS的输入,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RSS,扔给Kindle4rss。

最后

突然有点像Kindle4rss的软文了,最近几天的试用确实觉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服务。
我个人并不建议直接把订阅的RSS Reeder全部迁到Kindle中。因为Kindle是一个方便的阅读工具,但由于技术限制,并不是一个很用的操作工具。
所以我还是把资讯类的可能只要看看标题的订阅源放在Mac或手机上处理,手工过一遍,想详读的放入Pocket,只要到了Kindle,就不再筛选,一一看下去就好了。

很久没有写 iTimeLog 的 release notes 了。最近半年也发了几个版本,4.0之后先是发了几个小版本修bug,之后开始考虑了一些新的功能。

搜索

iTimeLog的搜索功能是一个从 3.x 时代就一直呼声很高的功能,一直没有做是因为一直没想清楚这个功能的用处,以及把它放在哪里。设想中,iTimeLog 记录时间是为了帮助决策,我经常给别人举的例子是:记录了一个月的通勤时间之后,终于下决定搬到公司附近住,花钱省时间。最近一两年,在广州接触了一些用户之后,发现有些用户使用 iTimeLog 的目的就是记录本身,他们时不时想看看自己在某件事务上统计的时间,于是搜索统计功能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特性了。

一开始,搜索的关键字只支持事件和类型的,后来有一天,有个用户跟我说希望能搜索事件笔记,他在广东省的各个城市之间跑来跑去,会记录坐车时间,并把出发城市和到达城市写在笔记中,如果搜索能搜到笔记中的内容,他就可能通过记录来预估交通时间了。

备份到 iCloud

有段时间一直想实现iTimeLog的多设备同步功能,但是同步这个事儿,坑实在太多了,只能折衷一点,把备份文件保存在云端,先解决换手机转移数据的问题。
在最近的版本中,用户可能在备份和恢复数据时选择本地或 iCloud ,如果换手机或者旧手机损坏,就可以在重新安装 iTimeLog 之后从云端拉回数据来恢复数据了。

3D Touch Quick Actions

在支持 3D Touch 的设备上,force touch iTimeLog 图标,弹出如图所示的快捷菜单,实现快建操作。

点击 iTimeLog 图标

最近几天突然想到了二级分类的使用场景(因为加了搜索),也许可能在最近几个版本实现吧。

推荐 Mac 和 iOS 的邮件客户端 Spark

五米三分钟
仙本那是东马的一个小镇,地理位置处于印尼与菲律宾之间,在东马来西亚也属于边境,镇上的经济发展程度跟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县城差不多。
镇上主要人口应该都是穆斯林,可能也是由于伊斯兰教禁酒的原因,跟东南亚其它的潜点不同,镇上并没有形成有规模的酒吧等针对西方人的娱乐设施,酒卖得也贵,所以镇上的西方人也比较少。
小镇出去的很多岛上有度假村,出船潜水会看到度假村里西方人就比较多,看一些资料发现,这些岛一般一半建度假村,一半属于世界上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他们好像都长着海一样颜色的眼睛。
东马的槟城,据说是华人下南洋的第一个合法据点,据说保存的宋明以来中国的风俗人物,可能因为有这个据点,华人在马来西亚也算是主体民族,我们的某个潜导说,他们的幼儿园是提供汉语教育的,仙本那的福建人也特别多。
潜水员风暴
仙本那附近的诗巴丹岛,当地旅行社上的中文一般写作西巴丹,可能是东南亚潜点中海龟最多的地方。

海龟

超过两周的996其实对开发进度来说是没有正面效果的,但对管理的好处却会持续。
因为这是对开发度无法把控之后的一种自保行为,我觉得很多时候管理者要的是一种责任免除,跟邮件抄送所有人是一个道理。
当项目最终不幸延期的时候,管理者面对上层管理者:你试过一切办法了吗?的质问,他能不能抬起头说道:

你知道我们有多努力吗?

我纯新帅德波尔的首场友谊赛,凭借埃德尔和新援坎德雷瓦的进球,2-0战胜了凯尔特人。

如果蓝黑之心没有下线,赛后我应该是在手工写这则推送吧。

蓝黑之心这个iOS app,2013年上线时我还在北京,我纯的主席是莫拉蒂,队长是萨内蒂。去年7月份下线时我在广州,我纯主席是托希尔,队长快变成伊卡尔迪了,现在我纯已经被苏宁收购,曼奇尼刚刚下课。因为下线的原因比较矫情和别扭,写了些什么,最后也删了。

蓝黑之心下线的主要原因是版权,一方面是苹果商店本身对版权的控制越来越严,做这么一个app理论上需要国际米兰俱乐部的授权,另一方面是蓝黑之心的内容源是新浪微博的国米大号群,而不是自己的内容(容我再辩解一下吧,蓝黑之心在内容使用上像一个微博客户端,只是多一个渠道原样显示内容而已)。

而导火索是苹果上线了各地区最低价1元的政策之后,我将蓝黑之心的价格改成了1元人民币,好玩而已,一个付费下载我能收到0.7元,连服务器费用都不够付的,然而引来的非议却不少。

蓝黑之心最早的初衷就是一个个人使用的东西,上大学的时候,天高水长,每天有巨量的时间在不同的地方刷我纯的新闻,当时流行的网络生活方式是论坛,人们第一版上线的时候,我去豆瓣发帖,有人回复说你这些东西在微博上都看得到,为什么要下个app?因为这是一个通往盛夏之门啊,你在微博上会关注很多东西,每天无数的资讯顺流飘过,而蓝黑之心相当于是一个只关注国际米兰的账号,飘过的东西不是蓝色就是黑色。它的使用场景是马上厕上和枕上,在需要的时候让你在最快的时间内跟主队连接起来,适合像我一样远远看着梅阿查的老年人。

蓝黑之心每年的用户使用高峰都是2月底和8月底,转会日截止之时,我纯的买菜二人组或买菜单人组在各种砍价中来到了最后一日,内拉们刷着app等待梦想成真。

这一天又快到了,新赛季又要开始了,FORZA INTER!

收到apple watch接近一个月了,才接近提交iTimeLog的watch版。apple watch是苹果的第一款可穿戴设备,实际使用一个月,也确实扩展了iOS的使用场景,主要是一些手机不在手边的情况。

我现在每天早上用聪明杯煮咖啡喝,注满水到开始过滤需要一分钟的计时。这个时间拿手机并且进入秒表进行计时虽然也不算麻烦,但抬起手腕启动计时实在是太方便了。

iTimeLog的watch扩展就是为了这种“太方便了”设计的,它适用于所有想要打时间点又懒得去找手机的情况下(对我来说就是午饭后躺到沙发上那个时间),进行时间记录。

iTimeLog watch版主界面如下,显示了最近10条事件。

cn1

在这里显示10条事件的目的和iOS版是相同的,让你能够在界面上对这些事件进行”重新开始”,”删除”,”完成”等基本操作。

不包括编辑,因为手表的输入能力其实还是很弱的。在主界面上,除了显示事件之外,底部还有一个添加按钮,在这里你可以进行有限的输入。

点击添加按钮,调出来的界面中,提供了“空的事件”,和app中的模版列表。点击“空的事件”可添加一枚未定义的事件,相当于设置以一个时间点以待后续编辑,其它模版录入逻辑跟app中的模版录入是一样的。

除了主程序之外,我们还提代了glance界面。

就是手表表盘中上划手势所调用的那个界面,在这个界面中,上半部分,显示录前正在记录的事件,下半部分是本日前四的统计列表。

做这个界面的目的最主要的倒不是这些数据展示,(虽然我个人也很喜欢直接看到这些数据)最重要的原因是上划调出这个界面,可以直接点击进入iTimeLog程序,而不需要单击表冠先去那个密恐患者不太喜欢的主界面,找到iTimeLog的小圆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