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舷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

19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看了E大的波段策略.网格之一:写在前面、体系以及策略系列文章开始进行网格投资,第一份标的就是华宝油气,因为刚好是文章中用来举例的指数。

到昨天2021年10月8日提示卖出了最后一网,也算走完了一轮。

油气第一网买入应该是 0.47左右,19年7月,都两年了。后来在去年疫情后的愁云惨淡中最低都快掉到了0.19X, 记得当时跌下去累积的筹码巨大,最高仓位占比可能到了 77% 以上。一天可能跌个四五千人民币。0.3左右都快没钱下网了,心理上也完全支撑不住,最低的两三网完全没敢下手,还来回做了不少骚操作,不然可能会赚到更多。

真金白银的投资,心理承受的压力跟想象中差别实在太大了。

写一些还记得的事情。

最惨的时候,我记得公司刚搬到新的园区,后面有一小块地方还没有完全收拾好,就是一小片工地,地上都是碎砖和水泥块,还有一个工友干活休息用的小木凳。当时油气是0.32左右的价格,跌得非常快,一天都是 3% 以上。我当时就坐在小木凳上面,看着行情,盘算着这种跌法要不要做个空,0.32 卖出去,到0.25 再买回来,也摊平一下成本。

当时就卖掉了 60%左右的仓位,但真跌到 0.25 也没敢买,0.22 也没敢,最后好像是涨到 0.29 左右买回来了,其实也没压下去多少成本。

有段时间,油气的场内和场外差价巨大,场外限购,一天只能买100份。我还因此学会了套利。当然,因为1天100份这种限制,基本也是白忙活,盈亏在几块和十几块钱之间,只有娱乐价值。

后来有一天,E大提示可以进行同品种套利。20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同样的石油类ETF,华宝油气的溢价值高达百分之四五十,另一个南方原油还是XX原油可能溢价在 10 %以下,可以卖出华宝油气全部买入原油,等它们拉平溢价实现套利。但我看不太懂,没有做。过了一两个月回头看,照做就好了。

还有一件事,网格档位其实算错了,0.7档位应该是 1*0.7,我算的是 0.75 * 0.95。导致后面的档位价差越来越小,仓位累积特别快,价格又没拉开。要是一开始算对了,可能最终能买到更低。

总之拿到今天,最终的结果还可以,算及格。卖完最后一网之后还有 0.8%的仓位,是从 77% 的高仓位一路卖下来的。有机会做大网,但是没敢。最后还是好好地活着回来了。

现在价格最低仓位最重的是传媒,在0.7的网格。点位,希望这次敢下来,一两年后能回来。

小猫长大了 就变成大猫咪

小狗长大了 就变成大狗狗

小鸡长大了 就变成鸡妈妈

小蝌蚪长大了 就变成青蛙

小树苗长大了 就变成大树

小宝贝长大了 就变成赖牧一

小锅开始磨叽的时候
怎么说都不愿意听的时候
比如说洗完澡要玩水不愿意起来
比如说去早教坐餐椅不肯去教室

可以跟她商定一个两三分钟之后的时间
让她看看手表
然后一分钟一分钟数过去
到了商定的那个分钟数
她就肯乖乖地配合了

苹果在 iOS 14 上发布了 widget 小组件功能,iTimeLog 一直没有做。一个是老问题,业余项目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是因为 widget 从功能看来说没有什么太令人兴奋的地方,它的可操作性不如负一屏 today widget, today widget 还能支持一些简单的操作,不打开主 app 。 widget 小组件所有的点击,都会直接打开 iTimeLog 主程序,所以主要功能就是数据展示。

widiget

最近几天拉出一点时间,把 iTimeLog 小组件的第一版功能实现了。如上面的截图所示,在组件中展示两个「现在」有关的信息,一个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事件,一个是今天已经统计的所有记录总时间。

小号组件因为系统的限制,没有办法做太多的功能,只能跳转到 app。 中号组件右边的三个按钮,从上到下分别是:

*打开 iTimeLog 并直接进入输入模式
*进入本日记录补记模式
*打开本日统计图表
*除了三个按钮之外,点击其它地方则会直接打开 iTimeLog。

使用效果却比设计时想象的好很多,它没有太多可用的功能,展示的信息也很简单。但最重要的是它在主屏幕上占了个位置,解决了 「在场」 的问题,使你无法忽略它。在使用小组件的两天内,我每天的记录时间从 5 个小时(我不记录全部事件)直接飚升到了 13 个小时,提示效果比通知栏和负一屏的组件要好太多了。

这个版本只实现了小号和中号的小组件。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小号的,可能如上所述,小号的小组件不能做更多的功能,如果希望点击不同的位置跳到不同的功能又只能用中号小组件。

接下来的版本,可能会在中号组件上加上可预设事件直接点击记录的功能。

很久以前在科幻事件译文版上看到老人的战争时,它还叫垂幕之战。讲一个把地球上垂死的老人送上太空做士兵的故事。当时以为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亮点是老人的经验,因为身体已经衰老了,顶多利用外骨骼来支持一下体力上的缺点,然后利用多年的人生经验与外星人斗争。

没想到的是,一上了太空,就换了一副身体,把意识传送过去,那副新的身体还是美国队长那种改造过的特种兵版。什么人生经验都用不上,就是反应快,能打。

故事在好几本之后展开了一个宇宙,最后两本是两本中篇集。讲的是第一本的主角佩里把宇宙的真相告诉地球人之后,人类决裂,殖民联盟不再能从地球获得老人兵源。地球,殖民联盟,联合体还有一个叫平衡者的恐怖组织之间的故事。每一篇都是不同人的视角,有点像POV写法,但时间上又是比较连续的。

斯卡尔齐的宇宙构建和编故事能力是可以的,但人物塑造就不行了。每个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名字和立场而已,智商和说话的风格基本是一个的。如果说小说里面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那这些可能都算不上科幻小说,只能说是科幻故事。

notion暂时还不能像 bear 一样原生支持 tag,但最近推出了反向链接之后,倒是可以用来做一个类似 tag 云的东西,把有相同 tag 的文章碎片关联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一个专门的地方来存放所有的 tag,推荐使用一个 database,并取一个在自己的 workspace 里面唯一的名字。

在想要加一个 tag 地方,只要输入 [ , 然后输入你想要的 tag 名称,如 健身,就可以在当前位置插入一个 tag, 这个tag名如果是不存在的,notion 允许你原地创建,这时候我们选择把新的 tag 创建到之前的 tag database 里面。(所以之前说最好取一个唯一名字,这时比较好检索) 。

这里加个之后,让我们回到 tag database,打开我们新的tag页面就会看到连接到这个页面的反向 tag 连接。

可能你在这个页面看到的不是一个这样的标题,可是一个简略的 1 backlinke。这是 notion 反向链接的默认样式,这时保要点击面页右上角的三点,在 costomize page 里面,把 backlink 的样式设为 Expanded(展开)就可以了。

以后我们在 notion 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加 tag ,然后通过统一的 tag 云页面把他们连接起来。

几个版本之前,iTimeLog 在统计界面支持了搜索。

这个版本,我们对搜索功能进行了升级。现在,如果你不输入搜索的关键字,点击搜索输入框下面的时间切换按钮,切换一个时间区间,我们将在下面列出这段时间内的所有事件 。

由于性能的限制,时间区间在 30 天以内的,才会展示,30天以上我们还是只能展示有关键字的结果。

这个时候,你可以对搜索出来的事件进行编辑,并且点击时间右边的加号,可以对当天的记录进行事件增补。

同时,在统计界面,当选择的类型是按天统计时,也可以点击顶上的显示时间的位置,调出时间选择控件,选择到过去和未来的任意一天,再点击加号就可以修改对应日期的记录。

去年春节前,我在楼下溜锅,偶然看到小区门口倒闭商店一条街上竖起了一枚健身房的招牌。春节后的四五月间,这家健身房顶着疫情开放了。本着健身房都开到楼下了,不办张卡不好意思的精神。在离开北京之后,第一次拥有了一张健身卡。后来又买了个课,练习基本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主要是防止受伤)。课程结束后,就进入了自己训练的时间。

于是就需要自己做每次训练的动作计划和训练记录,比较科学,满足数据记录控的心理需求。类似于这种纸质记录。

纸质健身记录

然而并不容易找到符合需求的 app,我需要的核心功能是练前自己制定计划,训练中能记录次数。市面上的 app大多数都不支持自己定计划,提供的都是定好的刷脂增肌计划,而且太多带有各种社交属性的不重要功能。

我的需求非常简单,记录动作的重量和次数,休息时间帮我计时就可以了,于是想自己做一个算了。

这个时间就刚好找到了训记,训记的模版功能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练前计划和训练中的计时功能都相当简单直接,一目了然。

开发者看上去自己是个健身爱好者,所以我作为一个初学者,在使用训记的过程中也慢慢接受了一些作者融入到功能中的帮助。

统计功能

比如统计功能除了传统的训练内容罗列之后,还有一个图形化的训练部分展示,直观地展示出没有训练到的部分。
统计

低分化和5X5

我上的健身课是一种高分化的训练计划,所以高分化,是训练计划的分解程度比较高,练腿的时候只练腿,练胸的时候只练胸,好处是在体力有限的条件下,对特定部分的刺激比较深。但是初学者使用高分化有两大劣势,一个是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刺激对应肌肉到特别高的地址,另一个是你没有时间经常进行训练,所以每两次刺激相同肌肉的间隔时间过长。

所以在使用了一两天自己的模版之后,我就换用了训记内置的5X5计划。这看上去是和我最初口口声声说的一定要使用自定计划相违背,但5X5在原理上比较能说服我,并且非常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一次训练40分钟左右的计划,这意味着我可以在中午吃完午饭后半小时进行训练,然后在下午上班前回到公司。

这样我就能进行每周一三五的三次训练,这明显比每周末两次训练科学合理得多。

付费订阅

训记是免费使用付费订阅的,它的免费功能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够用了,说实话我不知道它的付费功能有太多的吸引力,但是我希望它能长久的运营下去,订阅了每年的会员计划。

可能是一个月之前,有个用户发消息给我,说 iTimeLog 编辑事件时是无法操作秒数的,而他是个处女座,希望不要看到事件后面跟着稀稀拉拉的秒数,希望可能把它们都清零。但 iPhone 自带的时间调整滚轮控件不支持修改秒,于是我自定义了时间修改操作,发了一个小版本。

然而,三天后,剑飞大佬给我发一份用户反馈…

1.时间采用24小时制,需要滑动的数字多。不如上午下午智能
2.分针0-59不可以循环滑动,只能从0-59,不能回到0..1等,太麻烦了
3.每日时间没有统计一共记录了多少小时,很难查漏补缺看到具体哪一天缺了多久时间没有补
4.看不到星期几,查看时间记录和补时间记录 对应关系不强
5.建议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切换升级至新版本,而不是直接突然更换

这说明系统控件在操作上还是做了很多考虑,一换成自定义控件就会有用户发现不方便的地方,但为了能操作秒数,只好自定义一个,这位用户的反馈,除了第五点是 iPhone 的系统设置之后,其它四点都是可优化的地方。用户还说希望能降到以前的版本,闻者伤心。

于是这两天我找出来系统的控件实际操作了一下,做一些小优化:

  1. 时间依然是 24小时,但是最左边增加了上午下午的选择,跟小时数是连动的。
  2. 小时,分钟,秒都可以循环滚动。
  3. 统计界面显示统计小时数, 这个以前是有的,这次改错了。
  4. 日统计界面,时间显示改为 2020-09-29 星期一,而不是 2020-09-29 ~ 2020-09-29 的格式。

同时,我注意到用户有查缺补漏的需求,iTimeLog 在这部分提供的便利还是很弱的(我们希望的是即时记录)。补漏本身比较麻烦,补前两天的漏就更麻烦了。于是这版我们上线了一个对应的功能。

在日统计界面,总计时间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加号按钮,点击它,将对进入新的补事件界面,在这个界面,我们列出了对应日期的已统计事件列表,在已统计界面的时间间隙中,插入了可添加事件的空间,点击对应的是时间块,就可以添加漏计的时间了。

iTimeLog 是一个业余项目,现在的版本改动已经不大了,但它的改动还是向着更方便易用的方向去的(一个收费应用其实也没有其它更多想法),可能由于某些时候设计的失误或测试不足会有一些问题上线。希望用户不吝自己的时间,升级它,使用最新的版本,帮助它继续进化。如果升级之后觉得有问题,请随便通知我们。

中秋快乐。
国庆快乐。

0%